第554节(2/2)
霍弋相对中立,说道:“我父曾评满宠,言满伯宁有坚毅之志,用兵果决,盖魏人中少有之大将。今诸葛恪不敌满宠非是耻,而因赏其知难而退。”
“子龙将军多礼了!”
刘禅疑惑其来意,说道:“请其入宫!”
刘禅用脚踹了下霍弋,玩闹说道:“朕本欲让伯先继大司马之位,看来需让他人后继之。”
“善!”
说着,霍弋笑道:“诸葛诞用兵强弱,弋不甚晓。但臣兄用兵强劲,知势用兵,善谋多智,非凡将可比。”
“诺!”
刘禅感叹一句,说道:“仲父为吾辈之楷模!”
马谡惊叹不已,拜服说道:“兵出熊耳,袭扰洛阳,震动京畿,魏人惶恐。丞相之策,谡深服之。”
皇宫内,刘禅与霍弋对坐,君臣笑谈趣事。
如此用兵,不仅可以达到敲山震虎目的,更能让曹叡不得不在洛阳屯兵。一旦曹叡在洛阳屯兵,那么将能帮助陆逊、霍峻分担压力。
“刘卫尉(刘琰)?”
诸葛恪无功无过,不受任何处罚。仅是消息传到武汉,引得不少人嘲笑。毕竟诸葛恪立有大志,与当下战绩相比反差不小。
刘禅摇头而笑,点评说道:“其倒不如诸葛诞用兵,随齐州刺史扫破青齐。”
“然子龙深入敌境,不得率部恋战。如遇魏卒,将军当率兵速撤。将军之任非为杀敌,而是为惊扰京畿,令魏人为之恐慌。”
霍弋说道:“先帝能以涿郡微弱起事,效高祖、光武之所为。陛下坐拥天下,何愁不能效文、明二帝之所为。”
说着,赵云捶了捶胸膛,说道:“云虽年迈,但却有廉颇之雄,马援之勇,请丞相吩咐!”
说着,刘禅想起什么,问道:“大司马为国掠取青徐诸郡,不知有何所求?”
刘禅感叹说道:“先帝以善恶之语托我,我始终不敢忘之。如不能为文帝,孤愿为明帝。”
刘禅眨了眨眼,反问道:“伯先何无霍齐州之能?”
诸葛恪出任江夏太守,随庞统帐下听令。此番庞统出汝水,诸葛恪随军出征,并无建树。
让赵云直取洛阳,诸葛亮没这打算。他根本目的是想利用赵云的名声,配合汉军出现在伊水的消息进行恐吓。
霍峻已有五旬,但尚有雄风,实在让刘禅不得不为之赞叹。
刘禅笑着开心,说道:“文帝者,盖古之仁君。朕如能有其才德,当能不坠先帝遗志!”
“有志者,事竟成!”
诸葛亮拉着赵云的手,走向京畿舆图前,说道:“今大军与司马懿久持非长久之策,亮欲出奇兵,敲山震虎,以威曹叡。亮本欲交于他人统率,但思得子龙威名,此任当非子龙莫属!”
诸葛亮抚扇而笑,说道:“幼常,代亮唤子龙将军前来。”
刘禅脸色愕然,问道:“赐美女六名?”
“然亮又为子龙身体而忧,加之此任需深入敌境,故犹豫不决尔!”
“诺!”
君臣闲聊间,侍从快步来报,说道:“陛下,卫尉言有机密之事,欲求见陛下。”
霍弋迟疑少许,说道:“臣父临行托弋,言如能取青齐,则请陛下加封食邑,另赐美女六名。”
“哈哈!”
刘禅眉头舒展,拍着霍弋的肩膀,笑道:“朕为文帝,君为邓通。”
少顷,赵云披甲案剑入帐,说道:“云拜见丞相!”
“加爵,赐美人,不足以全仲父之功啊!”刘禅蹙眉微叹了下,说道。
“诸葛元逊屯兵蒋乡,竟被满宠逼得烧粮而退,与其往昔之豪言,多有出入啊!”
霍弋有些尴尬,说道:“臣父言,霍氏为小族,子嗣不昌。今既有食邑,可养子嗣,何不多生之?”
赵云将行军路线记下,说道:“请丞相放心,云当谨记军令!”
霍弋不敢轻易表态,低头喝茶不说话。
帝王心计
“哈哈!”
“有才德者居其位,如若才德不配,当招祸患。”霍弋看得比较开,说道:“弋能随陛下左右,便心满意足!”
满宠出奇兵袭蒋乡,诸葛恪闻讯慌张,遂烧粮而走,渡回淮南屯屯兵。满宠见诸葛恪撤军,断定庞统会来救援,放弃了进攻,转道回新蔡。
见赵云表态,诸葛亮不再犹豫,指点说道:“我欲令将军率精锐五千,五千老弱负粮,越熊耳山至弘农,而后顺伊水而下,深入敌境,以威洛阳。”
霍弋脸垮了下来,说道:“臣可为他人否?”
“多谢丞相告诫!”
诸葛亮挽着赵云的手,叮嘱说道:“翻山越岭,远行千里,需聘向导领路,如有变动,宜当速离之,切莫孤军缠斗。”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霍弋面露尴尬,说道:“天资所限,未敢从军。”
少顷,刘琰衣冠楚楚入宫,行礼而拜说道:“臣卫尉刘琰拜见陛下,今有急事奏!”
赵云神情严肃,拱手说道:“云随先帝征战起,披坚执锐,深入重险,无所不畏,今又岂会畏入伊水?”
诸葛亮用兵虽正,但不代表他不会出奇兵。今敲山震虎之策,便是诸葛亮近月以来所构思的计策。
庞统撤兵回寿春后,留下朱桓、诸葛恪守淮水上游。相比宿将朱桓,诸葛恪用兵稚嫩,故被满宠盯上。
十月,武汉。